□本報記者 羅 霞
2020年3月,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廣西百色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三年來,百色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沿邊開放戰略,緊緊圍繞建設實施方案和總體規劃,勇敢闖、大膽試,闖出了一條對內輻射添力、對外開放賦能的區域高質量發展之路。
創新破題,加速釋放發展新活力
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是百色試驗區建設八方面重點任務中的首個任務。自建設以來,百色試驗區以創新破題,建立制度創新、平臺項目、政策舉措“三張清單”,實施清單管理、掛圖作戰,開展24項制度創新試點,推進36項平臺項目建設,出臺25項政策舉措。
在“三張清單”管理制度下,百色試驗區聚焦營商環境、產業要素保障等領域發展的難點堵點,研究出臺一批制度創新探索成果,發展活力加速釋放。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深入推進基層“一枚印章管理審批(服務)”“全鏈通辦”“異地通辦”改革,工程項目“驗收即交證”暨“五合一”并聯審批服務模式獲全國、全區推廣。爭取到自治區下放50項行政審批事項,率先在全區出臺二手房“帶押過戶”不動產登記政策,率先在全區開展“廣西市場監管準入一體化平臺”改革試點,率先在全區實現“主動辦、線上辦、聯席辦、一次辦”四辦舉措,率先在全區推出市場監管審慎包容“五張清單”。市場主體獲得感持續增強,群眾滿意度不斷提高,2020年至2022年新增市場主體9.43萬家,年均增長27.58%。
要素保障進一步強化。探索工業項目“標準地”試點改革,7個重點工業園區實現“標準地+協議制+承諾制”用地,報建審批流程進一步優化。爭取到自治區對百色試驗區重大項目統籌保障用地指標,特設審批“綠色通道”,對申報項目報件隨報隨審,1個工作日內出具審查意見,并對項目實行“保姆式”服務,項目組全程跟蹤指導。2020年至2022年全市累計獲批項目建設用地192宗5782.88公頃。
與此同時,百色聚焦政策支持,用足用好各項政策疊加優勢,為制度創新和平臺性項目建設提供強有力保障,搶抓先行先試新機遇。
建設以來,百色試驗區爭取到多項國家級扶持政策:百色獲批國家深化民營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入選國家區塊鏈創新應用試點;共爭取“一帶一路”沿邊重點開發開放建設專項方向中央預算內投資資金2.52億元,加快推進龍邦智慧口岸、中國-東盟農產品交易中心等試驗區開放合作平臺建設。自治區級扶持政策方面,自治區人民政府出臺加快推進百色試驗區建設的若干政策,從體制機制創新、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財稅支持、金融支持、用地支持、人才支持七大方面給予22條優惠政策;賦予百色試驗區國際金融科技產業園專項支持政策,企業所得稅、增值稅自治區分享部分全部返還,吸引大批優質企業來百投資興業。此外,百色圍繞人才招引、金融發展等方面,出臺了多項市本級扶持政策。三年來,全市招聘“紅城匯智”人才93名;高端引才實現“零”的突破;完成高層次人才認定2793名。設立百色試驗區產業投資母基金,資金規模達40億元,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在各項政策紅利的加持下,百色試驗區建設加速推進,成為百色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平臺、推動百色改革開放的最好抓手。
敢闖敢試,對外開放合作水平逐步提升
作為全國首個設區市全域開發開放的國家級沿邊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百色試驗區的建設備受關注。如何努力將試驗區建設成為我國與東盟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平臺、輻射帶動周邊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穩邊安邊興邊模范區?百色敢闖敢試,奮力書寫答卷。
答案寫在日益完善的立體交通網絡里——
百色緊抓戰略機遇,強力推進公、鐵、水、空立體交通網絡建設,互聯互通日新月異。公路方面,試驗區獲批以來,新增高速公路里程474公里,歷史性實現“縣縣通高速”,目前全市高速公路總里程達1175公里。鐵路方面,西部陸海新通道標志性工程黃桶—百色鐵路計劃年內開工建設。水運方面,右江千噸級黃金水道基本建成,投資50億元的百色水利樞紐通航設施工程將于2026年與平陸運河同步建成。航空方面,百色巴馬機場航線實現對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京津冀連接全覆蓋。
答案寫在不斷暢通的物流大通道——
“百色一號”升格為國家西部陸海新通道冷鏈專列運營主體,在13個國內城市以及越南、柬埔寨、泰國等東盟國家4個主要城市建立果蔬專列物流分撥中心。專列已開行875趟,共1.1978萬柜,輸送26.1萬噸農副產品。先后建設百色(靖西)邊境經濟合作區、中國東盟農產品交易中心、中國-東盟鋁產品倉儲交易中心等一批開放合作平臺。投資23億元建成龍邦國際商貿物流中心,引進準時達國際供應鏈等大型物流公司入駐,打造電子信息產業中越跨境大通道。
答案寫在不斷完善的供應鏈服務體系——
充分利用區位優勢、通道優勢和政策優勢,加快構建以鋁、新能源電池材料等產業為主導的跨境跨區域產業鏈供應鏈。構建鋁產業跨境鏈,積極利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形成“進口鋁土礦-生產氧化鋁-電解鋁-鋁加工-再生鋁-出口鋁產品”跨境產業鏈,2022年從東盟國家進口鋁土礦近600萬噸、煤炭810萬噸,向越南、泰國等東盟國家出口鋁型材、光伏組件、鋁鎂絲、鋁卷等鋁產品共4.5萬噸。建立“國內+國外”廢鋁回收雙軌供應鏈,與欽州自貿區共建跨境再生鋁循環經濟產業鏈,與歐美、東南亞等20多個國家實現鋁型材、醫療器械、再生鋁原材料供應等鋁工業貿易往來,歷史性解決了海外廢鋁回收無渠道問題。構建新能源電池跨境鏈,重點打造靖西湖潤產業園湘潭電化新能源電池產業鏈,形成“錳礦采選-錳冶煉-錳系鋰電正極材料”產業鏈條,產品供給寧德時代、比亞迪等企業,打造面向中國-東盟開放前沿重要的新能源電池材料基地。
答案寫在不斷升級發展的口岸經濟——
龍邦公路口岸擴大開放為國際性口岸并擴大開放那西通道,獲批泰國水果經第三國輸華入境口岸。龍邦口岸旅檢通道項目通過竣工驗收,龍邦智慧口岸、綜合物流園、平孟口岸驗貨場改擴建等項目加快建設。岳圩口岸聯線公路(合那高速公路至岳圩口岸)工程建設用地正式獲批。創新海運互市模式,組建邊民合作社,實施“集中申報、整進整出”“落地加工直通車”等通關改革,建成落地加工廠房11.37萬平方米,引進互市產品落地加工企業23家,初步形成了以堅果、冰凍海產品、中藥材、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落地加工產業集群,邊境貿易落地加工從無到有。RCEP落地生效,2023年前7個月,百色對《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其他成員國進出口值199.1億元。
項目集群發展,產業培育風頭正勁
2023年上半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871.21億元,同比增長7.3%。數據的背后,是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抓項目、強投資、增動能,持續做好產業鏈布局和產業集群培育,加快建設百色試驗區的強勁勢頭。
建設三年來,百色搶抓機遇,著力在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上下功夫,重點打造新型生態鋁、林木產業、新能源、新材料“四大主導產業”,實施一批鋁產業、新能源等領域的重大項目,“四大主導產業”持續壯大。2022年,新型生態鋁產業產值突破千億元大關,林業、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產值分別達到500億元、245億元、283億元。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開展“新能源+儲能”示范應用,探索“風光水火儲”“源網荷儲”一體化發展模式,大力推進清潔能源替換煤電。創新提出“綠鋁”概念,開展全國首個“綠鋁”碳標簽試點,擁有低碳認證證書數量躍居全國地級市第一。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4個、自治區級綠色工廠9個、自治區級綠色園區1個。
同時聚焦核心區建設,深化拓展試驗區發展,打造百色試驗區百東核心片區、靖西市為開放引領區的核心片區、平果市為重點開發區的核心片區,蹚出產業集群發展新路徑。其中,百東核心片區聚焦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鋁精深加工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系統集成先行先試政策,提升產業集聚化水平,打造國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集聚區;開放引領區的核心片區重點推進龍邦國際性口岸經濟區貿易、落地加工、保稅物流等業務;重點開發區的核心片區,主要依托平果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制造業優勢,加快建設雙循環自由便利地示范區,加速發展再生鋁循環經濟產業園,打造西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典型示范。
大道如虹踏歌行,筑夢路上再出發。百色試驗區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勇往直前,在搶先機育新機中揚帆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