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艷妮
作為鄧小平、張云逸等無產階級革命家領導和發動百色起義的策源地,田東縣紅色文化資源深厚且豐富,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2012年開始,田東縣先后投入近3000萬元,精心設置 “挺進右江”“運槍小道”“戰地烽火”“紅七軍那叭醫療站” 4條現場教學(旅游)線路,分別提煉了“實事求是”“執政為民”“依靠群眾,艱苦奮斗”“廉政教育”等教學主題,讓紅色歷史文化資源“活”起來,吸引全國游客慕名而來。從公共服務設施到村集體經濟收入,再到刺激當地消費,讓鄉村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如何升級打造,讓田東縣的紅色文化資源進一步轉化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助推鄉村振興的強大動力?仍需進一步研究解決。本文以田東縣思林鎮真良村為例做個案分析。
一、真良村紅色革命資源的歷史與現實
真良村位于思林鎮駐地東北部山區,村部在橋興屯,距縣城38公里,轄9屯243戶1117人。全村耕地面積2600畝,其中水田面積45畝。主導產業有甘蔗、火龍果等。
真良村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1930年3月,鄧小平同志來到該村,在群眾鄧昌利家住了13天。期間建立了黨的基層組織,舉辦了地方黨政干部培訓班,建立了兵工廠,組建了人民群眾武裝力量,開展了赤衛軍軍事訓練等革命活動。真良村群眾為當年赤色革命付出了很大犧牲,曾負責參與創辦右江赤衛軍兵工廠的梁維禎、梁天才,是真良村有名的革命烈士。
田東縣通過整合真良村的紅色資源,以鄧小平在真良的革命活動足跡為主線,打造了“運槍小道”現場教學(旅游)線路。安排設計了在思林鎮真良村讓學員(游客)穿上紅軍服,模擬紅七軍建制進行編隊整訓、授旗發槍;參觀右江赤衛軍兵工廠舊址,重走“運槍小道”;參觀龍簍堡戰斗工事舊址;參觀鄧小平在真良的舊居、聆聽鄧小平當年從印茶(原屬向都)巴麻至思林真良一路上開展的革命活動和群眾工作的歷史介紹等環節。讓學員(游客)感受革命先輩在艱苦環境下依靠群眾、艱苦奮斗、敢于創新的精神,感悟革命勝利來之不易,教育學員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二、真良村紅色旅游取得的成果與存在問題
“運槍小道”現場教學(旅游)線路起點在真良村班洪屯,終點在蘭芳村龍簍屯?!斑\槍小道”道路建設、右江赤衛軍兵工廠重新修繕、龍簍堡戰斗工事舊址廣場建成,與鄧小平在真良舊居形成了點線面相結合的紅色現場教學(旅游)線路。
從2013年10月革命傳統教育教學接班至今,田東紅色現場教學(旅游)線路共接待了1900多個班次8萬多人。從第一年50多個班次2000多人逐步上升到2018年460多個班次,培訓人數近21000人。2019年接待了435個班次,培訓人數16000多人。
以真良村集體資源入股紅軍飯堂每桌收入提20元作為村集體收入為例,2019年有400多桌、2020年有300多桌、2021年有200多桌,每年為村集體經濟帶來了一定收入。同時,“運槍小道”現場教學(旅游)線路的開發,讓當地群眾享受到了更豐富多樣的公共設施服務。通屯道路、屯內道路全部實現水泥硬化,基礎設施趨于完善。
盡管如此,現實仍存在許多不足的問題,其中既有軟、硬件設施配套問題,也有設計規劃缺乏長期性的戰略追求與歷史文化資源轉變為經濟資源的規劃。讓真良村干部群眾最直接的感受是“留不住人,一些團隊來一下就走了”,對促進村集體經濟的增收與農民增收作用不大。
三、著眼于具有時代性的紅色故事講述方式與地方民族特色結合起來進行升級改造
從這幾年的現場教學(旅游)實踐看,田東4條線路中,真良村“運槍小道”是人氣比較高的一條,真良村弄鄧屯有鄧小平舊居,此處可看到“運槍小道”起點,“運槍小道”大約2.5公里,終點在蘭芳村龍簍屯,這一帶是當年紅軍與赤衛隊的活躍區,有豐富的紅色故事,硬件基礎設施較好。
如何講好紅色故事,讓游客喜聞樂見,突破游客的想象與認知,樂意待久一點,回去還想再來,應成為景點改造升級的核心考量。筆者認為,應從細節、場景、故事3個維度來升級改造。
?。ㄒ唬┘毠?/p>
細節決定成敗,“運槍小道”的硬件設施,整體上還是缺乏特色,沒有展示當地壯族民俗文化的特點,游客走一趟,跟走任何一條普通的景區道路沒多大區別。應在石板或增設的護欄上,雕刻體現當地文化圖騰的紋飾,提高辨識度,讓人走過以后留下深刻印象。故事細節方面,也應請文史專家論證,不能泛泛而講,要研究透徹,才能抓住內涵,才足以動人心魄,讓人記住。
?。ǘ﹫鼍?/p>
場景再造,造得好,能讓人身臨其境,可感觸當年革命之艱苦,戰斗之危險與復雜,增加對歷史與現實的理解;造得不好,讓人感覺太現代,印象不深。具體到“運槍小道”上,以龍簍堡戰斗工事舊址為例,它位于獨立小山上,山高約25米,山下有洞,洞可容納300人左右,洞中有暗道通往山頂。當年赤衛隊隊員與群眾在山上用石頭砌成堡,舊址上設有哨臺工事、暗堡、射擊口,是典型的軍事要塞。在思林鎮真良、蘭芳、廣養一帶,類似龍簍堡這樣大小戰斗工事舊址有10多處,它們是當年革命的見證?,F在仍只是鋪路到山前,建了小廣場,一切還保持當年原始場景。場景再造方面,應避免過度現代化,在安全的前提下,應盡可能保持原始性,襯以地方特色文化與當年革命群眾生活畫面,使之成為游客爭相去體驗、觀摩的革命文化景觀,并配備相關文圖說明、電子實景顯現等,內容宜準確生動傳神。
?。ㄈ┕适?/p>
如何把曾經的故事創造性地講述給現在的人聽?需深入挖掘史料以及尚未被收集的民間家傳故事,以及當年當地群眾的民風民俗文化特點,兩相結合,融會貫通形成具體生動的故事,讓學員(游客)與當地群眾通過體驗式的方式參與到具有地方特色的歷史文化場景中。
如:借鑒絕地逃生、角色扮演等方式,根據史實編寫幾個紅色短劇本,讓學員(游客)選本進行體驗式參與,既能接通時代思維,又能穿越般體驗歷史故事滋味,既能讓本土壯族文化與革命先烈“活”起來,又能讓農民得到實實在在的游客消費帶來的收益。
筆者以為,如能在這些方面多探索研究,升級改造田東紅色旅游線路,將會引來更多游客。
?。ㄗ髡邌挝唬禾飽|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