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元海
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也是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鞏固黨在農村執政基礎的重要任務。近年來,田林縣堅持黨建引領、龍頭帶動、利益聯結,采取“村民合作社+民營企業”的模式,破解村集體經濟增收難、可持續發展難的問題,走出了一條山區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新路子, 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堅實的產業基礎。目前,田林縣縣級“5+2”特色產業覆蓋率達97.9%,建成廣西連片種植面積最大的姬松茸產業基地。165個村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超過5萬元以上,其中收入10萬元以上36個,20萬元以上5個,50萬元以上1個。該縣浪平鎮塘合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100萬元。
一、田林縣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實踐與探索
?。ㄒ唬﹫猿贮h建引領,依山謀劃集體經濟發展路徑。田林縣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聚焦山區特點謀劃發展路子。一是加強頂層設計,明確發展模式和增收路徑。二是組建集體經濟工作專班,建立書記抓、抓書記和上下任務“捆綁”、成效“包?!钡碾p責任制,實行月研究、季調度、年總結的推進機制。三是堅持黨建引領,強化責任擔當,激發生產活力。
?。ǘ┩怀鳊堫^帶動,因地抱團發展強村富民產業。田林縣堅持“產業富民、企業強村”思路,創新社企合作新模式,實現“社企聯姻”,發揮民營企業優勢,帶動產業園區建設。
?。ㄈ┩晟评媛摻Y,構建合力發展集體經濟長效機制。建立村集體、企業、群眾“發揮優勢共建、發展收益共享、生產風險共擔”的聯結機制,激活集體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優化利益共享機制,探索按股分紅、保價收購、產量固定分紅等模式,充分吸引和調動各方積極性共同發展產業。
二、當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ㄒ唬┎糠执寮夵h組織作用偏弱,難以凝聚力量。農村基層組織,特別是村“兩委”和廣大黨員是發展村集體經濟的組織者、推動者。但是一些黨支部、村委會和黨員干部隊伍現狀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不相適應。一是整體素質不高。部分村還存在村干部文化偏低、能力偏弱的現象。二是帶頭致富本領不突出。部分村干部對新時代農業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束手無策,發展村集體經濟的能力不強,影響農村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受到制約。三是對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思路不開闊。村干部對發展村集體經濟的意愿強烈,但大都只有想法缺少辦法,少數村干部“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缺少發展的內生動力。
?。ǘ┺r業民營龍頭企業數量少,帶動發展村集體經濟后勁不足。這些年,田林縣雖然培育了一批農業龍頭企業,但總體來說數量不多,且發展不平衡。由于農業企業發展的投入大、收效慢、效益低,致使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數量較少,很難在大的區域范圍內帶動農業產業結構進行根本性結構調整,促進村集體經濟長期穩定的增收,與實現農業產業化仍有較大差距。
?。ㄈ┟駹I企業科技含量低,市場競爭力不強。目前田林的農業民營企業除了少數公司外,大部分企業都沒有進行產品深加工,科技含量不高,加工水平和科技裝備與同等行業先進水平比有較大差距,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弱,管理水平較低,初級產品多,中高檔產品少,市場開拓能力弱。
?。ㄋ模┐迕窈献魃缛瞬湃狈?,管理水平不高。合作社的社員大多是文化水平偏低、年齡較大的農民,會管理善經營的人才較少。部分合作社自身定位不精準,缺乏明確的辦社思路和科學的發展規劃;缺乏市場意識,產品總量及市場占有率有限,生產成本居高不下;信息搜集、技術引進、社員培訓、農產品質量檢查與產品商標建設、品牌建設等方面意識不強;缺少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的意識。脆弱的業務能力和有限的管理水平制約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進步發展,不適應新時期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需要,在生產經營上嚴重依賴上級的引導或包辦。
三、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思考
?。ㄒ唬?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凝聚發展力量。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黨的領導是基礎。必須不斷夯實鄉村振興的組織基礎,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凝聚力、戰斗力和號召力。一是完善農村干部選拔管理機制。嚴格依法辦事,充分發揚民主,防止宗族關系、親情關系、利益關系等干擾干部的選拔管理。同時,教育群眾充分認識做好農村干部選拔管理的重要性,端正態度,顧全大局,選舉優秀人才進班子。注重將農村致富帶頭人、外出務工有成人員等吸納到村“兩委”班子及黨員隊伍。二是建立健全農村干部激勵保障機制。落實好村干部待遇、正常增長機制、社會保障等。同時,要注重對優秀基層干部從物質上、精神上給予表彰和獎勵,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和社會氛圍。三是加強村“兩委”干部的教育培訓。堅持走出去、請進來、本地訓的方式,持續強化村干部教育培訓,不斷提升村干部的擔當精神,政策水平以及執行能力和專業能力,打造一支懂經濟、會管理的村干部隊伍,不斷提升黨組織帶富能力。
?。ǘ┐罅ε嘤r業民營企業,形成產業集群。一是加大面向國內外的招商引資力度,吸引更多民營企業家來鄉村投資辦企業,尤其是強化面向一些有實力、品牌好的各類農業龍頭企業招商引資工作,建立多種形式的合作機制,培育一批農業龍頭企業。二是加強農產品加工集中區和農業產業園區建設,把民營企業參與鄉村振興同各類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結合起來,引導工商資本依托農業園區發展,擴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隊伍。三是把民營企業參與鄉村振興同各地農業產業發展規劃結合起來,支持工商資本發展種養業,鼓勵進入產前、產中、產后的加工、營銷、技術服務各個環節,優化產業結構。四是加強財政支持、降低企業稅負、優化金融服務、做好用地保障、強化配套扶持等,扶持特色民營企業做大做強,建成能夠搏擊市場風浪的優勢企業,形成產業群。
?。ㄈ┮龑駹I企業推進科技創新,提高市場開拓能力。一是民營企業要進一步樹立市場意識。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需求是最大的需要,而產品的優質最為重要。因此,企業的質量意識、品牌意識和名牌意識必須強化。要對農產品生產、加工、包裝、運輸、銷售等環節進行嚴格的標準化管理,盡快推進標明農產品產地、質量、等級的標識。二是推進科技創新,實現發展動力上的跨越。加大科技研發力度,通過技術創新提高產品的附加值,走起點高、投資少、產出快、效益好的路子。三是加強科技培訓和推廣體系建設,要加強農民科技素質教育,造就一大批適應農業產業化要求的有知識、有技術、懂經營的農民,并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ㄋ模娀瘍炔抗芾?,促進合作社規范運行。一是建立健全規范農民合作社發展的各項規章制度,可以從合作社內部治理結構、利益聯結機制、財務管理制度、分配和權益保障機制等諸多方面,加強對合作社的規范管理,促進其正常運行、規范運作,有效發揮其功能。二是定期對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和審計監察,確保資金安全和項目實施績效。發揮好村務監督委員會職能,督促合作社定期將扶持資金使用情況及有關賬目,以適當的方式向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公開,自覺接受群眾監督。三是出臺激勵合作社長期規范化發展的具體措施,可以根據農民合作社對帶動周邊農戶數量、增加社員收入、提高產品市場交易額等具體情況,制訂具體的分級獎勵辦法,并按合作社的規范程度和發展質量來進行財政補貼等方面的獎勵。
?。ㄎ澹┙⒑侠淼睦娣峙錂C制,推進村集體經濟可持續發展。一是切實保障農民的利益?!按迕窈献魃?民營企業”的模式要把農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合作社只有全方位地為社員服務,才能持久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保證村集體經濟的持續、穩定、快速發展。二是調整和完善產業化經營各主體之間的利益分配機制。在充分發揮政府的規范、協調與監督作用的前提下,按照市場經濟法則規范各主體的行為,探索符合行之有效的利益分配關系,使得產業化鏈條的各個環節形成緊密而有活力的聯結機制,激發各方的積極性,實現“多贏”的局面,為村集體經濟可持續發展注入源頭活水,全面助推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助力鄉村振興。
?。ㄗ髡邌挝唬禾锪挚h社會科學界聯合會)